英国自建住宅


Self-Built Housing in the UK



本文发表于《新建筑》2016/03期,请勿转载。

乔婧 QIAO Jing (ACROSS Architecture, UK)


ABSTRACT Based on an interview with British architectural theorist Peter Blundell Jones on the topic of self-built housing in the UK,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elf-built housing system led by British architect Walter Segal in the 1970s and the current pioneering practice WikiHouse platform through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method. It emphasizes the shared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value from slightly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of two generations of self-built housing in the UK, and concludes by an argument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self-built housing system in the specific British context.

KEY WORDS the UK, self-built, Walter Segal, WikiHouse

摘要 基于对英国建筑理论家彼得·布伦德尔·琼斯关于英国自建住宅的一次访谈,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沃尔特·西格尔的自建住宅体系和当下前沿的维基住宅平台这两案例进行评述和比较研究,强调两代英国自建住宅不同方法论下所承载的共同学科知识和职业价值,并总结归纳出自建住宅在实际操作中的瓶颈与挑战。

关键词 英国 自建 沃尔特·西格尔 维基住宅

1 格兰比四街项目建造过程


一 英国自建住宅

英国的自建住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建筑师沃尔特·西格尔(Walter Segal)在伦敦东南部刘易舍姆区(London Borough of Lewisham)的两个社区住宅实践项目——Segal Close一期和Walters Way二期;在此案例中西格尔提出了一个系统化和模数化建筑组件预制和用户自建的概念与方法模型。然而西格尔在1985年的突然辞世减缓了该模型的传播和使用,使其当时只停留在那些致力于无政府草根文化、集体开放建造和可持续社区的一批非主流建筑师小范围内。时光回转,近些年英国建筑界涌现出了一股自下而上、居民参与式社区住宅建造潮流,并已逐步被传统业界和大众媒体发现并肯定。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设计预制自建住宅并提供跨国开源(open source)合作平台的维基住宅(WikiHouse)以及2015年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泰纳奖(Turner Prize)的年轻获奖团队Assemble工作室设计的格兰比四街项目(Granby Four Street,图1)。这股70年代的建筑思潮复兴和当代演化提出了建筑应当为公民社会提供建造权利(the right to build)和全球化视野下更具先进性社区住宅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新模式。

由于英国的建筑法规机构(regulatory authorities)制定了极为严格的住宅建筑规范,同时资金预算从来源到数额上紧缺,再加上建造后销售市场常常不如所愿,近几十年来大中型住宅项目的增长速度相当低缓,导致住宅市场供应极度不足。政府对此采取的策略多为鼓励多种产权分配制度和多种住宅类型(包括私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试图为学生、家庭、老年人等不同背景和身份的潜在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1]。同时,为了逐步平衡和控制建筑市场,以首都伦敦为例,市长正在组织各方专家团队研究如何通过土地管理(London Land Commission)来刺激小型项目的开发,其中涉及土地分配、集资、以技术培训来提升市场劳动力等诸多方面[1]。

然而,上述努力依旧难以撬动开发商、建筑师与居民之间业已建立的利益生产关系和权力结构。除了城市的住宅供应被大规模开发商垄断外,另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因素是住宅在英国市民的观念中依旧被预设为一个定时性的消费商品。当代英国住宅设计依旧无法真正满足居住者日益多样并随时间变化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诉求,因为它们无法满足住宅的使用年限(life span)从设计和建造阶段开始就引入一个“活”的时间纬度的要求——即通过居住者自身财力、劳力包括感情上的投入使住宅的生命延长并有机更替。当下很多英国建筑师在努力尝试的自建住宅就是针对大多数英国城市面临的严峻住房危机(housing crisis)问题建立可持续的社区环境所提供的来自建筑学科和职业的回应,从而打破传统建筑市场中的枷锁。自建住宅在概念
上与商业集体住宅对立,并在方式上区别于仅依据个人偏好而进行的自建或加建。它提供了一种居住者可以全程参与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的建造方式,同时反思建筑师在产业链中与客户和使用者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它在满足单体空间需求的同时调节并整合公共空间,从而组建一个既有居住者个性使用特征又有集体记忆特征的社区环境。自建住宅通过质疑传统住宅的供应关系来揭示城市开发过程中资本集资与市民需求之间难解的角力关系,并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民主的城市如何为大众提供与建造相关联的权利?


二 自建住宅两例

对自主建造权利的需求似乎都是因住房危机引起。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市民对地区主管(local authority)提供的住宅普遍丧失信心。因此,一些地区主管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市民的需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格尔在刘易舍姆区主管的许可和资助下开始研究住宅的另一种建造形式。该研究项目一共27户住宅,经历长达两年半的集资与审批,冲破重重阻力于1979年开始建造。受英国的中世纪房屋(medieval English house)、美国及日本框架住宅(American/ Japanese Frame-house)的启发,西格尔以木结构为材料,将整体结构具体划分为基本结构模块单元,准确计算出模具的尺度以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并利用小尺度构件的灵活特征协助建造中所不可避免的调整和修改。他消减房屋的剪力重量,通过使用标准尺寸的外墙板(cladding)、墙内保温材料(insulating)和内墙(lining)来降低在建造过程中的湿做法(wet trades),如混凝土浇筑(concreting)、砌砖(bricklaying)和抹灰(plastering)等环节和比例。这些都是他试图对繁杂的建造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实验性探索,以减少对人力和物力的过度需求和间接浪费,再以此激活拥有各种身份认同和经济基础的公众参与(图2)。

2 1970年沃尔特·西格尔在伦敦实践的自建住宅项目

西格尔提出的建造体系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关键在于它是一个基于知识共享且没有具体考究和版权问题的系统[2]。而新一代英国建筑师阿拉斯泰尔·帕文(Alastair Parvin)和尼克·勒迪亚康(Nick Lerodiaconou)于2011年研发设计的WikiHouse系统则借助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资源更为共享的平台,试图打破当代建筑行业中普遍面临的资源配置、职业占领、设计和建造壁垒。用户可以在网站上下载经过验证的建筑平面图,在SketchUp软件上对平面图做个性化修改,然后通过数控机床(C NC)把胶合板切割成零件。每一个零件只需要基本的DIY工具和螺丝钉就可通过它们楔形的凹槽实现两两对接。在模数化的木结构框架的基础上,独立装配围护的墙板和门窗,待水、暖、电等管道设备接入房屋即可投入使用(图3)。

3a 维基住宅WikiHouse 产品组件图解
3b 维基住宅WikiHouse 建筑构建图解


Wiki House将西格尔的理念导向了一个更具时代特征的大众产品,在满足地域性的同时跨越了设计和使用的国界。理论上建筑师不再需要依赖开发商在预算和市场方面的要求而直接与终端用户互动,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空间、材料、流线和功用不断随时间改变的个体需求。而居住者的身份也开始与设计师和建造者发生模糊的重叠关系,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制定者而不是被动的消费接受者。大众参与建造家宅的经历会提高他们入住定居后的生活满足感,是WikiHouse和西格尔的理想实践背后的信念。建筑的生命周期通过物理加建和用户记忆加建的不断叠压而获得持续;公共社区通过个体家庭建筑的集聚与叠加,为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 实践中的瓶颈与挑战

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那一代满怀社会理想的建筑师的战后住宅重建开始,大批量预制住宅快速建造其实始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它们展现了预制拼装和快速建造的潜力,然而也导致了建筑界对速成模块建筑片面的图像化理解,失去了原本更加追求的对由预制建造所带来的稳定高质量住宅空间的保障。此外,自那时至今几乎所有的预制住宅项目从生产到拼装的各预制建造环节,毫无疑问都被开发商和建造商以市场盈利为核心目标切割并垄断了:譬如他们会把建筑各部件细分并生产成很多不必要的组件来分开销售;又如他们通过设定各个组件具体建造所需的最长工作时间等技术法规,来阻止用户或社区匠人在购买组件成品后的自发参与建造,迫使用户依赖标准化的熟练技术工人。因为他们所设定的拼装所需最长时间和所需最多人力往往会超过当地建造者和使用者实际操作的时间,所以依赖预制组件和个体营建的自建住宅的空间形式多样性这个理想价值,最终摆脱不了在具体建造工序中技术、人力和时间上受开发商和建造商约束的局限。老一代建筑师的预制住宅和自建梦想最终成为开发商们操控建筑工序和装配法则的利益游戏。

以Wi k i H o u se为代表的建筑设计自建平台并未直接摆脱老一代自建实践的困境。它所面临的新挑战首先在于它被置立于一个全球环境下的各种设计、生产和制造工业共同竞争的语境下。正如彼得·布伦德尔·琼斯(Peter Blundell Jones)所认为,任何机器加工生产所消耗的物资都要比手工制作的消耗昂贵(建筑也不例外)。因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人们永远在互相争斗,比如汽车制造商在与同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在与计算机产业竞争①。其次,WikiHouse所宣传的最大优势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可以和用户交互的简易操作界面。然而互联网上不够完备和精确的产品描述信息往往不能为使用者在网页浏览时提供选择和判断的基础,因而进一步造成对多位非设计行业的客户的误导。

单纯从建筑学科理论和实践价值来看,预制和自建的正面价值之一是通过获得象征民主的建造权利带动更为多样和个性化的设计和使用,并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打破市场主导的、传统标准口味的空间格局。这一学科概念性的理论虽然在老一代的基础上有所进化,但仍然难以直面并解决实际的挑战,譬如市场和营销。开发商会在市场调研、策划和营销上投入大量的预算来研究总结目标用户群体的品味,为了效益最大化他们所总结出的品味必然是只具有普遍性的、可以标准化的设计。典型的例子是中国近几十年兴起的欧陆风住宅和英国19世纪因怀旧情怀建造的郊区别墅(cottage house),如墙纸一般的建筑只是用来表征当时社会资本强压给居民大众的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居住生活价值和品味。此时的建筑产品与规训工具无异。

此外,在技术层面之上,自建住宅在英国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规划政策和法规条例,它们对很多建筑相关活动都有非常严格的约束。比如加建一个超过一定体量的屋顶或是将房子内部的使用功能转换都需要申报;其中附带着很多琐碎和繁杂的工作,对责任建筑师的时间和情感成本来说都是一件需要思考再三的事情。因为筹资、建筑供应和建筑管控与当时传统的方式不同,西格尔的自建住宅一期足足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做准备。预制技术所推行的“组装”和“重组”所挑战的也是居住者将如何获得拆建、加建或是另建的审批,以及如何面对大量自建项目完成后无法合法维护修缮的尴尬局面。在体制成熟、专业细分的英国建筑行业大环境下,居民必然会去找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第三方来接手;因为一旦自己的行为违背了条例,他们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解决官司纠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建住宅所最为依赖的居民大众的主观能动性也会日趋减弱。


四 结语

诚然, 我们可以把英国当下新潮的自建住宅看作初始蓬勃阶段;因为无论是已近五年的 WikiHouse 还是更加新近的Assemble工作室,他们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中。虽然时代已截然不同,但他们和西格尔一样,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预制自建问题,也不是在英国现行建筑体系下提出一个具体完备的实际解决方法,而是一种批判性思考设计建造住宅的方式。倘若一个自建建筑的预制部件无法提高它短暂有限的使用寿命而迫使居民用户对它们进行二次更替,那么自建住宅本身作为一个理念、一个理想,也将和它的所谓的创造性使用者一起,不得不回到开发商和建造商的后续配套服务的游戏链初端之中。在全球化快进的居住市场中,建筑不论作为一个学科还是行业将也不可避免地再度沦为资本的速食品,抑或生产地。


图片来源:
图1引自https://media.architecturaldigest.com/photos/56674edcf9ba1f3f0b39012c/master/pass/assemble-wins-turner-prize-01.jpg
图2引自https://www.ecology.co.uk/blog/index.php/tag/walter-segal/
图3a引自http://blog.wikihouse.cc/page/2
图3b引自https://www.wikihouse.cc/about/

注释
① 来源于2016年3月19日彼得·布伦德尔·琼斯访谈,访谈人乔婧、任翔。

参考文献
[1] Mayor’s Design Advisory Group. Growing London: Defining the Future Form of the City[EB/OL]. [2016-05-04]. https://www.london.gov.uk/sites/default/files/mdag_agenda_growing_london.pdf.
[2] Ward C. Walter Segal-Community Architect[EB/OL]. [2016-05-04]. https://www.segalselfbuild.co.uk/about.html.
          
acrossarchitecture@gmail.com  | ︎   
Copyright © 2014-2022. ACROSS Architecture 建築東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