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Position
1 | 市场经济时代政治的力?
前文回顾 | 中国单元-政治与市场角逐的产物
作者:王禹惟 Yuwei Wang
城市是一个宏观“力”角逐的产物,它在古代、现代或者未来语境里所呈现出来的面貌都是力之间的某个平衡点的表象。城市又是一个框构了“力”的对立和妥协的框架,同时这些力也改变着框架的含义和形态。而框架可拆分成许多重复的单元体(类型),这些单元体又框构了人们时时刻刻的生活。于是可以说居民每天的生活都在被那些隐形的力通过人们熟悉的框架操作着。而建筑师是的角色有可能对于框架向上操作从而影响力之间的平衡,又可以向下操作改变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此语境下建筑师有机会作为“力”的一种,去通过单元框架进行介入、操作和干涉城市的动态平衡,从而构建一个独立于政治和市场的乌托邦构想。
建筑东西 | 观点
作者:程婧如 Jingru Cyan Cheng
在本文中,带着建筑学与社会学上的双重意义,中国单元承载着中国梦。这个梦想即天下共和。达到共和的关键是在政治与市场的力量这两极之间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基于“建筑作为一个共性框架”的概念,建筑师在这场游戏中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共性框架,建筑师的空间操作手法可以被转换为共性的知识,从而影响社会规则。在我看来,与其说本文构架了一个理性的乌托邦,不如说作者提出了一个实验性的宣言。
作者选择国有企业/工厂作为构架中国单元的切入点,因为这个切入点需要借力政治,而政治的合理渗透在这些机构依然成立。从政治性这个角度看,这一切入点的选择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的单位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正是这种国有企业的城市管治模式(urban governance)的崩塌。简单来说,作者选取了改革之前的政治模式来平衡改革之后的市场力量。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与此相关,一个更宏观的问题是,市场经济时代政治的力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没有了单位或者国有企业这一载体,它体现的方式更加微妙。这一点或许是在作者构架的理性乌托邦中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话题。

2 | 教室同监狱一样是一种为了权力关系而设计的空间体系
前文回顾 | 作为建筑范式的教室空间
作者:曹筱袤(Xiaomao Cao)
教室空间是教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单一教室重复而得到的空间序列是区别教育建筑与其他建筑类型的空间依据。构成元素(例如墙和家具 )不同的布置不仅能够承载教室复杂的功能,同时也暗示着教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管理模式和类型。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室空间可以被定义为不同的建筑范式,来理解整个教育建筑的发展并探究其更深层次的脉络。
本文无意于对历史的赘述,而会着重研究每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教室空间,通过建筑范式来反观其所在的整个体系,借此来阐述教育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室空间分别是18世纪的劝告式教室(monitorial classroom),19世纪的开放式教室(open-air classroom),和20世纪初的工作室教室(workshop classroom)。
建筑东西 | 观点
作者:王禹惟 (Yuwei Wang)
当下对建筑空间的探讨太过于注重美学和空间效率两方面,这种泛泛的讨论使得人们忽略了建筑更深刻的效用,即建筑本身除了将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的同时也是权利关系的固化形式。使用者通过对于建筑句法的阅读反过来认识到自己如何在空间中遵循规则行为,于是建筑定义了人的行为,社会关系和存在方式。
本文从教室类型入手探讨的实质内容是空间句法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权力关系的变化,而教室同监狱一样是一种为了权力关系而设计的空间体系。权力(power)即可以被解读为‘控制’(control over),也可以被解读为能力(capacity). 福柯解释监视实际上是一种恐吓,让人们意识到随时会降临的制裁,于是使监视有效即作者所论述的类型的核心价值。在这种类型中,空间的质量是极不均质的,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库哈斯所论述的generic plan,也就是极均质的写字楼平面。在generic plan 将会是最终的平面的预言渐渐成真的今天,或许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在通过图解抽象出了教室的类型句法后,如何有效地投射到某种类型的建筑中。而什么样的建筑类型可以容纳这样的投射即是下一个息息相关的话题。

作者 Author:
程婧如 (Jingru Cyan Cheng)
PhD Candidat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London, UK
M.Phil,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London, UK
王禹惟 (Yuwei Wang)
UNStudio, Shanghai, China
M.Phil,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London, UK
曹筱袤 (Xiaomao Cao)
- Architect
- M.Phil, 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London, UK
声明:建筑东西与《城市 空间 设计》(Urban Flux)杂志合作,在副刊《论道》(Remarks)出版了以“以小见大”为主题的两期专刊(2015年第1期-2月刊 + 第2期-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