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如何结合研究?
AA武汉访校开锣
注:建筑东西推出全新版块-AA Visiting School (缩写AAVS),为大家即时报道AA全球访问学校的最新信息与成果。所有发布内容已获各访校负责人授权。
作者:黄婧琳,程婧如
“参数化”、“非线性”,
是诸多人对AA的最初印象。
殊不知, 其背后支撑着的,
是AA坚实的理论研究方法,与前沿的理论研究视角。
根深方能叶茂。
从AA越南访校,走街串巷,对话邻里,
以口述史与微电影的方式记录城市空间与光影的故事,
探寻越南本土身份、场所与家园的意义;
到AA巴黎访校,翻开法国文艺理论,
剖析发源于巴黎文学沙龙的“建筑与文艺”团体的著作,
为建筑思考提供新的批判与创新的可能性;
再到AA德黑兰访校,拨开岁月层层老茧,
在波斯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伊朗城市,挖掘传统民居材料的现代性,
以新科技重塑传统材料,以满足当代建造需求。
AA于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思想世界,
而非闭门造车的造型工厂。
本次AA武汉华科访校,
将探寻具有乌托邦色彩,
大跃进时期的“单位与人民公社”。
以类型学的方法,
发掘其空间设计与社会实践、政策结构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深层关系。
重新审视“单位与人民公社”作为设计规划的概念及其所产生的社会现实,
以探讨其为建筑与城市设计话语留下的遗产。
AA武汉访问学校第一天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模型室
导师阵容
Sam Jacoby
Sam Jacoby 在英国建筑学院联盟(AA)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取得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为AA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课程主任,博士生导师。曾执教于英国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巴列特建筑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等。在建筑与城市类型学领域有独特建树。曾在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批判1970年代以来对于类型与类型学过于简化的功能主义解读,以解析类型学在社会、历史层面更广泛的意义,构建类型学:分类——异化——再创造的机制。
Jingru Cyan Cheng
程婧如(Cyan),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随后于AA取得硕士学历,现为AA在读博士,广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演讲。其硕士研究成果在AA毕业生荣誉展、AA导师精选展、伦敦中国设计中心,及北京设计周上展出。为学术组织——建筑东西(ACROSS ARCHITECTURE)组织联合创始人,定期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
首日开场演讲
Sam Jacoby
1. 什么是建筑学中的研究型设计?
Jacoby指出建筑学研究是通过展开的基础调研,以产生适合建筑学学科范畴、方法与工具的知识、洞见与理解。而设计的研究,即建筑设计过程,形成了使新知识、新洞见、新实践与新产品落地生根、化为现实的途径。那么,研究型设计,Jacoby解释说它一方面涉及产生学科新知识与提供具体的设计策略;另一方面需要共同解决学术领域与实践领域的问题。而建筑与城市主义领域下的设计与研究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生产与形式的生产在方法上也是相互关联的。在不同尺度上的建筑设计定义了城市规划与其文化、社会、政治、历史与经济背景。

Jacoby讲座现场
2. 城市与乡村集体形式:单位与人民公社
关于本次访校的主题,中国的集体形式,Jacoby说“单位与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尝试,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这一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时代产物,其建筑形制受到了经济、社会、政策等更大层面的制约与影响。因此,本次访校在第一周的研究阶段,需设立一个小组,称为区域分析(TerritorialAnalysis)小组,专门从事在历史层面对单位与人民公社进行解析,并初步比较本次访校的考察对象,武钢单位与石骨山村人民公社,与中国其它地区的单位与人民公社的异同。另外,需设立城市与乡村邻里分析(Urban/RuralAnalysis at Neighbourhood)小组及建筑与街区分析(Architectural andBlock Analysis)小组,分别就当地规划政策、土地情况及建筑与街区的具体设计进行分析,并阐释其演变历程。

人民公社海报(设计者苪光庭,1958,上海教育出版社)
这三组成员需采用图示的方法,呈现他们的思考,而图示的方法将在接下来,将由曹筱袤助教具体阐释。最后,由于单位与人民公社的设立受到经济条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建设与使用也会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所以经济与社会分析(Economic andSocial Analysis)小组的设立必不可少。本组成员需深入街坊、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年长村民或居民在公社与单位中的生存状况。
而在第二周的设计周,学生团队将会被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建筑与街区设计组,与空间介入与场地装置组。将基于第一周的研究成果,进行住房改造,抑或空间装置例如场地投影,以唤起历史记忆、畅想未来,提高居民的归属感。

AA空间设计图示1(Ohyun Kwon, RCA MADesign Studio, Tutor Sam Jacoby)

AA空间设计图示2——表现了私密空间与宗教空间的关联与渗透
(Florian deLassee, Photographer)
曹筱袤
研究型设计图示分析方法
毕业于AA的曹筱袤建筑师,开门见山地介绍图示的目的:1.以类型及类型学推理方式,从与营建环境有关的不同尺度,展示具体概念与设计的系统思想。2.解释与描绘建筑类型及其原形,与其类型理念、文化、经济、社会与政治背景之间的关系。3.展示在设计与写作中批判地分析当代城市的能力。4.能够综合分析设计哲学、方法与建筑理论;能够综合分析理论与设计研究。5.展示制图技术与熟练操作的能力。随后具体展示了,分别在区域、城市/乡村、建筑三种不同尺度上的图示分析案例。

AA区域分析图示——公共交通系统策略
(Simon Goddard, AA Projective Cities, 2013)
(Simon Goddard, AA Projective Cities, 2013)

AA街区分析图示——表现了街区空间与人流活动的关系及高层建筑的压抑感
(Guillem Pons, AA Projective Cities, 2013)
(Guillem Pons, AA Projective Cities, 2013)

AA建筑空间分析图示
(Yana Petrova, AA Projective Cities, 2013)
(Yana Petrova, AA Projective Cities, 2013)
谭刚毅
中国城乡的集体形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教授,系统介绍了华科近年来关于中国集体形制的研究。村落中的祠堂,便是传统村落中集体形制,祠堂具有族人议事、乡绅教化、红白喜事等功能,是宗族的集体空间。谭老师工作室近年来对村落空间进行了大量调查,并记录了村民祭祖、敬神等集体仪式活动。随后谭老师介绍了他十分感兴趣的一项研究,即民国时期蒋介石推行的公私建筑规划案,他计划在城市与县镇都统一建设市政厅,并以各级市政厅为中心进行规划,市内有车站、邮局、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而人们居住于郊区。

谭刚毅老师讲座现场
接着,谭老师介绍了中国近现代三次大规模的乡村建设运动,分别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解放后乡村建设(人民公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对于城市地区的“单位大院”,谭老师介绍了华科设计课程,分别就国棉一厂、汉阳特种机器厂、武汉钢铁集团进行了单位大院及其更新设计。而关于本次访校的研究对象之一“武钢单位大院”,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项目,安置了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的5万名工人与7万多名家属。仿照苏联风格设计,因以红砖建造而得名“红房子”。它见证了中苏友好的历史,展现了居住者——建国初期钢铁工人艰苦朴素、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蒋介石县城住宅区建筑分级标准图
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工学院也是建国初期的“单位”。谭老师介绍了建于1952年的华中工学院参照苏联规划与建筑形制设计的校园史。最后,阐述了其工作室即将深入开展的主要研究“三线建设”,其为我国1964年至1980年,工业尤其是军工业的大规模向内地转移的活动。“三线”意为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均位于目前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其计划从遗产价值与建筑更新、空间构成与社会权力意志、城市形态学与建筑类型学等方向展开研究。谭老师认为“单位”是理解这一时期集体形制的核心,其连接着乡村人民公社与工业建筑,是一种综合表现。

“三线建设”工厂
AA武汉访问学校详情请见:
http://china.aaschool.ac.uk
https://www.aaschool.ac.uk/STUDY/VISITING/wu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