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体验最前沿的AA教学模式

2017 AA武汉访校开锣




AA英国建筑联盟学院,以开放、先锋的态度和理念被建筑界所熟知,其建筑教育理念一直紧贴时代的脉搏,深刻洞见时代的变化,倡导有政治立场的建筑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开放、自由地理解建筑。在AA自由的学术氛围中,AA的教学目的从来不是批判性的成果展现,而是帮助每位学生重塑他们的建筑价值观,赋予他们以建筑来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AA访校是AA全球教育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将AA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不同的国家,通过与当地院校合作,用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来探讨有实验性的地区问题。让更多学子亲身感受AA的学术氛围和教育模式。


2017AA武汉访校
8月14日—8月27日
主题:中国集体形制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Visiting School China, Wuhan
14-27 Aug. 2017
Theme: Collective Forms in China





2017AA武汉访校概况

继2016年首届AA武汉访校成功举办之后,2017年8月14日,第二届AA武汉访校再次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拉开帷幕。

这一次,AA武汉访校仍然聚焦于以单位大院和人民公社为例探讨中国集体形制的主题,不同的是,将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在不同尺度下,这两种特殊的空间形成及没落的原因;并尝试重新审视单位大院与人民公社作为曾经改造中国社会的社会项目背后的理念,解读他们所创造的社会现实,以及可以利用的形制潜力。本次武汉访校将全面引入AA的教学模式,介绍空间社会框架下建筑学的设计研究,挑战对建筑学的传统定义;尝试动态拼贴(Animated Collage)、电影短片等非常规表达方式,鼓励跨学科、跨尺度的建筑实验。


2016 AA武汉访校成果 - 人民公社小组


导师团队简介

/武汉访校负责人/

Sam Jacoby
AA资深教授,建筑与城市设计(M.Phil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硕士课程创始人与总负责人

程婧如(Jingru Cyan Cheng)
英国建筑联盟(AA)建筑设计学博士候选人,AA武汉访校联合负责人,建筑东西(ACROSS ARCHITECTURE)联合创始人

/中方召集人/

谭刚毅(Tan Gangyi)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建筑系主任

/导师团队其他成员/

Valerio Massaro
AA M.Phil, RCA研究员

Raul Avilla
AA M.Phil

王禹惟(Wang Yuwei)
AA M.Phil,UNStudio建筑师

曹筱袤(Cao Xiaomao)
AA M.Phil,Remapping studio联合创始人;特聘技术指导

艾登(Ai Deng)
毕业于Bartlett School,特聘技术指导

汤诗旷(Tang Shikuang)
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师

袁榕蔚(Yuan Rongwei)
访校助教,2016访校优秀学员,华中科技大学特优生


课堂剪影

不同于去年,今年所有成员在最开始便按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红钢城及新洲石骨山村三个场地进行分组,而教学模式则沿袭贯穿AA教学理念始终中的设计研究方法,为期两周的教学不再界限分明地分为研究周和设计周两个阶段,而是通过在第一周内将导师指导讲座、现场调研和绘图设计讨论三个环节交叠设置的形式,使学员们在对场地资料有一定熟悉的基础上,结合各位导师多角度的指导,带着更多问题和思考进行现场调研。

学员与导师讨论

学员们紧张制图

阶段性成果讨论现场

导师点评


附:首日讲座提要

14日上午,AA资深教授、建筑与城市设计(M.Phil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硕士课程创始人与总负责人Sam Jacoby教授以《建筑学设计研究及建筑案例研究方法》为题进行了本次访校的首场讲座。他为大家阐释了建筑学案例研究(Architectural Case Study)作为一种设计研究方法的本质和目的,以及如何通过图解(Diagram)方法进行设计研究。他提出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出适合建筑学学科范畴、方法与工具的知识、洞见与理解。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对于图解建筑和城市的研究,认为同学们应学会从“描述性绘图”(Descriptive Drawing)转变为掌握“图解设计”的研究型设计方法(Diagrammatic Design Method),并分享了有关建筑城市主义的研究心得。

Sam Jacoby教授

柯布西耶和库哈斯的图解思考与表达

Sam Jacoby教授新书Drawing Architecture and the Urban封面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国城乡的集体形制引论》的讲座,帮助同学们系统梳理了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集体”形制的演变:他认为最初的乡村传统聚落中的祠堂是聚落中的集体形制的雏形;而民国时期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近代公私建筑制式的产生,加速了“集体”形制的公有属性的形成;解放初“学习苏联老大哥”时期的单位大院/校园是新中国“集体”形制的早期代表,此次访校调研对象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和部分建筑正是那个年代的“单位”的历史遗存;他还对在国家层面开展的跨越3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运动进行了介绍,认为这一中国经济史上规模空前的生产力布局也在空间上将新中国建筑规划和建设的“集体”形制推向了顶峰。


谭刚毅教授


“集体”形制的演变


下午,来自UNStudio的建筑师王禹惟以四合院和单位为研究对象,抽取出了“中国单元”的三项基本原则作为基础,并通过类型学的转化,将封闭式社区转变为一个介于城市与家庭之间的中间尺度模型来对抗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最后,武汉访校联合负责人、AA博士候选人程婧如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人民公社的讲座。她从政治维度对“人民公社”这一历史模型进行空间与社会学解读,指出公社作为一种制度空间化的产物,力图打破中国传统宗法家族制度及其治理方式。然而,矛盾的是,很多58年的公社设计提案却在空间结构的深层逻辑上体现出对传统结构的模仿。这是人民公社这一空间社会模型的内在悖论。

UNStudio建筑师王禹惟

武汉访校联合负责人程婧如博士

此外,访校导师团成员Raul Avilla、ValerioMassaro和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汤诗旷也将在访校期间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毕业于Bartlett School的特聘技术指导艾登、去年访校导师团成员之一曹筱袤将在访校期间对同学们进行数次有关探索建筑与电影的互动影像创作的指导,帮助同学们在最终的汇报成果上超越传统图示的表达方式,以更具实验性和开放的视野呈现他们的学习思考。


讲座现场

指导团队合影



撰文/编辑:明星
审核/修订:方盈
          
acrossarchitecture@gmail.com  | ︎   
Copyright © 2014-2022. ACROSS Architecture 建築東西. All rights reserved.